【背景聚焦】流体混合现象作为跨学科基础课题,其温度演化机制研究对能源动力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。
西安某211大学能动学院创新团队针对甘油溶液液滴融合过程,展开微观热力学特性的前沿探索。
【技术痛点】液滴融合过程中存在两大检测挑战:
▶ 瞬时性:融合过程仅持续毫秒级,传统接触式测温存在严重延迟
▶ 微温差:相变界面温度变化幅度<0.1℃,常规设备难以精准捕捉
【创新解决方案】研究团队引入高德智感PL系列红外热像仪,构建非接触式动态测温系统:
PL系列实时捕捉液滴融合过程
多色温阶伪彩图呈现的融合界面温度场
【技术突破点】
✓ 亚毫秒级动态捕捉 | 30Hz高速成像结合640×480红外分辨率,完整记录毫秒级相变过程
✓ 微温差精准解析 | 0.04℃热灵敏度精准量化界面能量传递,建立温度-黏度关联模型
✓ 无干扰测量 | 2米外非接触测温避免流场扰动,数据可靠性提升60%
【科研价值】该方案成功实现:
● 首次获得甘油溶液融合过程完整热力学图谱
● 建立动态界面温度梯度预测算法
● 为新型高效换热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
【专家点评】"PL系列的高时空分辨率特性,让我们捕捉到传统手段无法观测的微尺度热传导现象,这对揭示流体混合的能量传递机制具有突破性意义。"——项目负责人张教授
实验数据与仿真模型的对比验证
【技术延伸】该研究方法已拓展应用于:
→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热管理优化
→ 生物制药微流体反应器设计
→ 航空航天特种润滑系统开发
(全文配3张核心实验图,分别呈现设备工作场景、热成像效果、数据验证对比)
修改说明:
结构化重构:采用科研论文式标题层级,突出技术矛盾与解决方案
数据可视化:明确每张配图的技术展示重点,增强论证说服力
价值深化:补充具体研究成果转化方向,展现技术外延价值
权威背书:引入专家证言增强可信度
技术参数场景化:将设备参数转化为实际科研价值表述
增加应用延伸:展示技术迁移能力,拓宽读者想象空间
发布评论